2009年上海卷考試手冊(語文)在“識記與理解”部分中規(guī)定:“默寫古詩文中的名句名篇。”古詩文中的名句名篇在高考語文試卷中是以八選六空的形式呈現(xiàn)的,分值是6分。從近幾年上海卷的高考來看,名句名篇的默寫十分不理想,去年全市該項平均得分僅為3分。究其原因,是考生對名句名篇默寫不重視造成的。
有的同學認為,名句名篇的默寫相對于整張150分的試卷來說,這6分實在算不了什么,丟失了無所謂。每年高考語文,都有個別考生該項得0分,這種自我放棄的態(tài)度是完全錯誤的。且不從大的方面來說,背誦默寫一些名句名篇,增加個人的文化積淀,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,對自己的終身發(fā)展會有好處,就是從眼下考試的角度來說,多6分跟少6分完全不一樣。忽視默寫的同學,由其態(tài)度決定,其學習能力也不會強到哪兒去,而高考語文,除了寫出課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學和文化常識(這些同學在這方面也不會重視)等“識記與理解”方面的內(nèi)容外,多數(shù)是以能力立意為主,比如分析與綜合、鑒賞與評價的能力。這部分同學文化積累薄弱,這些能力不會強到哪兒去,分數(shù)當然也不會高到哪兒去。再加上表達應用呢,也就是寫作,一個考生文化積累不豐厚,胸無點墨,語言干巴,又能寫出怎樣的作文呢?也可想而知。也就是說,忽視默寫倒不是6分要不要的問題,而是關系到一張高考語文試卷從閱讀到寫作全局的問題。
從閱卷的實際情況來看,考生該項答題失誤主要表現(xiàn)在以下方面:
(1)字詞寫錯 這類現(xiàn)象是默寫失分最主要的原因。這些考生不是背不出,而是一默寫在紙上就把字詞寫錯。比如“人情練達即文章”中的“練”,有的考生錯寫成“煉”。這往往都是在背誦時不細心,或者是長期養(yǎng)成了錯誤書寫的習慣造成的。
(2)張冠李戴 有的考生背誦的古詩文多了,在大腦中就出現(xiàn)了程序錯亂,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這首詩串到另外一首詩上去的情況,或者同一首詩,前句串到后句、后句串到前句,在默寫時造成張冠李戴。之所以會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,是因為考生在背誦時囫圇吞棗,不注重對詩文內(nèi)容的理解,更不注重這首詩和另外一首詩的區(qū)別。
(3)濫竽充數(shù) 這部分考生是為了將空填足(滿六空),不管正確不正確,就將自己所知道的名句胡亂填上去,濫竽充數(shù)。
(4)杜撰句子 這部分考生實在想不起來該是什么名句,就自己杜撰一個填上去。
以上情況,歸根結底還是由考生的態(tài)度造成的。有的考生認為默寫的范圍太廣,無從抓起,實際上從目前對默寫范圍的規(guī)定來看是不廣的。十二年的學習,默寫僅考高中三年課后要求背誦的篇目、初中要求背誦的篇目以及課外的一點積累,考生實際上主要抓的是高中課后要求背誦的篇目,初中要求背誦的篇目不是從頭抓起,因為初中時那些篇目已經(jīng)背誦得很熟練了,你只要喚醒從前的記憶即可,至于課外的那1分,也多是耳熟能詳?shù)拿洌灰{(diào)動平時的積累即可。高中課后要求背誦的篇目,統(tǒng)計下來,總共也只有30篇,其中大部分是詩詞,散文只有6篇,有2篇只要求背誦片段,三年,這樣的要求不算太高吧?
最大的難題是字詞寫錯。同學們可以將容易寫錯的字詞都統(tǒng)計下來,反復糾正,這樣再默寫的時候就不會寫錯了。比如“悵寥廓”中的“寥廓”二字,同學們?nèi)菀讓懗?span lang="EN-US">“廖闊”,像這樣的,都集中起來進行訂正,這樣反復多次,就不會再寫錯了。再就是要理解字詞的意思。比如“憶往昔崢嶸歲月稠”的“稠”字,有的同學經(jīng)常會錯寫成“愁”字,“歲月稠”是“歲月多”的意思,不是為歲月發(fā)愁,當你把這層意思弄清楚了,可能就不會再寫錯了。
還有就是張冠李戴的問題。往往是題目或內(nèi)容相近的詩文容易張冠李戴。比如杜甫有兩首詩,一首詩是《登樓》,一首是《登高》,這兩首雖都有個“登”字,但所寫內(nèi)容完全不一樣,一個寫在成都,一個寫在夔州;只要細心區(qū)分,還是能夠避免張冠李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