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顏淵問仁,子曰“克己復(fù)禮為仁。”仲弓問仁,子曰“出門如見大賓,使民如承大祭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在邦無怨,在家無怨。”子張問仁,孔子曰“恭、寬、信、敏、惠。”這說明孔子主張( )
A. 以民為本 B. 以德治民 C. 因材施教 D. 克己復(fù)禮
2. 北魏遷都洛陽多年后,反對者依然存在,到孝明帝繼位后只能宣布:“北京根舊,帝業(yè)所基,南遷二紀,猶有留住,懷本樂故,未能自遣,若未遷者,悉可聽其仍停,安堵永業(yè)。”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( )
A. 激化了民族矛盾 B. 具有強制的特點 C. 過程艱難而曲折 D. 促進了漢化進程
3. 據(jù)統(tǒng)計,自唐太宗貞觀八年(634年)到唐武宗會昌六年(846年)的兩百多年間,唐蕃間的人員往來接近200余次,平均一年左右就有一次使臣往來,而每次派遣使者的人數(shù),也由數(shù)人、數(shù)十人至數(shù)百人,甚至上千余人之多。這一現(xiàn)象( )
A. 促進了漢藏間的友好交往 B. 密切了中外間的文化交流
C. 說明吐蕃已歸屬中央集權(quán) D. 奠定了開明民族政策基礎(ch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