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在雪地訓練、比賽時,運動員佩戴了一種利用薄膜干涉原理設計的眼鏡,大大減小了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。該眼鏡選用的薄膜材料的折射率為1.5,所要消除的紫外線的頻率為,那么這種“增反膜”的厚度至少是( )
A. B. C. D.
2. 富蘭克林為研究雷電現(xiàn)象,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,避雷針線路與接地線分開,并在分開處裝上帽形的金屬鐘A與B,兩鐘之間以絲線懸掛一個金屬小球C,A鐘下方用細導線連接兩個很輕的金屬小球形成驗電器D,避雷針上空附近的云不帶電時,三個金屬小球均靜止下垂。若帶負電的云層接近避雷針頂端時,下列說法正確的是( 。
A. 避雷針頂端帶負電
B. 接地線上有正電荷流入大地
C. 驗電器D上兩個金屬小球帶負電且間距增大
D. 金屬小球C會先擺向A,撞到A后被A吸住不再分開
3. 冰壺運動是冬奧會比賽項目之一。假設運動員用紅壺撞擊靜止在水平冰面上的藍壺,兩壺發(fā)生正碰,不計碰撞時間,碰撞前、后兩壺的圖像如圖所示。已知兩壺的質(zhì)量均為19kg,則碰撞后藍壺所受的阻力大小為( 。
A. 3.8N B. 2.28N C. 1.9N D. 1.52N
4. 一半徑為R的圓柱體水平固定,橫截面如圖所示,長度為、不可伸長的輕細繩,一端固定在圓柱體最高點P處,另一端系一個小球,小球位于P點右側(cè)同一水平高度的Q點時,繩剛好拉直,將小球從Q點由靜止釋放,當與圓柱體未接觸部分的細繩豎直時,小球的速度大小為(重力加速度為g,不計空氣阻力)( )
A. B. C. D.
5. 為防范新冠病毒的蔓延,額溫槍成為重要的防疫裝備。有一種紅外測溫儀的原理是:任何物體在高于絕對零度(-273℃)以上時都會向外發(fā)出紅外線,額溫槍通過紅外線照射到溫度傳感器,發(fā)生光電效應,將光信號轉(zhuǎn)化為電信號,計算出溫度數(shù)據(jù)。已知人體溫正常時能輻射波長為10μm的紅外光,如圖甲所示,用該紅外光照射光電管的陰極K時,電路中有光電流產(chǎn)生,得到的電流隨電壓變化圖像如圖乙所示,已知h=6.63×10-34J·s ,e=1.6×10-19C,則( )
A. 波長10 μm的紅外光在真空中的頻率為3×1014 Hz
B. 將圖甲的電源反接,一定不會產(chǎn)生電信號
C. 由圖乙數(shù)據(jù)可知該光電管的陰極金屬逸出功約為0.1eV
D. 若人體溫度升高,則輻射紅外線的強度減弱,光電管轉(zhuǎn)換成的光電流減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