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( )
A.縱波和橫波波速都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
B.①和②之間是古登堡界面
C.在深約2 900千米處橫波突然消失
D.地核是巖漿的主要發(fā)源地
2.巖石圈是指 ( )
A.①的頂部
B.②的頂部
C.①和②的頂部
D.③的外部
3.從地殼到地心 ( )
A.壓力越來越大
B.溫度越來越低
C.密度越來越小
D.波速越來越快
【解析】1選C,2選C,3選A。第1題,由圖可知,橫波在到達(dá)液體處時(shí)就消失了,縱波的傳播速度也突然降低;①和②之間是莫霍界面;上地幔上部的軟流層可能是巖漿的發(fā)源地。第2題,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,即①和②的頂部。第3題,從地殼到地心,壓力越來越大;波速有大有小,其中橫波傳遞到古登堡界面完全消失;內(nèi)核的溫度、密度越來越大。
【方法技巧】利用波速判定地震波類型的方法
(1)看波速大小。
在地球表面,縱波速度大約為8~9千米/秒,橫波速度大約為4~5千米/秒,可判斷縱波速度總比橫波快。
(2)看波速變化。
根據(jù)縱波能在固體、液體、氣體中傳播,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,在地下(陸地部分)平均33千米處,縱波、橫波傳播速度都明顯加快,至2 900千米處,橫波速度增加至約7千米/秒,縱波速度增加至約13千米/秒,之后橫波完全消失,縱波突然下降至約8千米/秒,可判斷為地球內(nèi)部經(jīng)過的介質(zhì)發(fā)生變化。
4.某地地下30千米處發(fā)生地震,這時(shí)地面上的人、附近不遠(yuǎn)處的飛鳥和池塘中的魚,都會感到 ( )
A.先上下顛簸,后左右搖擺
B.先左右搖擺,后上下顛簸
C.P波,上下顛簸
D.S波,左右搖擺
【解析】選C。橫波只能通過固態(tài),縱波可以通過固態(tài)、液態(tài)和氣態(tài)。附近不遠(yuǎn)處的飛鳥和池塘中的魚處于大氣圈和水圈之中,橫波無法通過,所以地面上的人、附近不遠(yuǎn)處的飛鳥和池塘中的魚,都會感到P波,上下顛簸。
5.(2020·滁州高一檢測)下圖為“地球圈層結(jié)構(gòu)示意圖”,關(guān)于圖中各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( )

A.地球外部圈層由A、B、C三部分組成,其中C為生物圈
B.地球內(nèi)部圈層由E、F、G三部分組成,其中G為地核
C.E、F合為巖石圈
D.各圈層相互聯(lián)系、相互制約,形成了自然環(huán)境
【解析】選D。外部圈層由生物圈、水圈與大氣圈組成,A為大氣圈,B為生物圈,C為水圈,生物圈存在于大氣圈底部;內(nèi)部圈層由地核、地幔、地殼組成,從圖中可以知道D為地殼,E、F為地幔,G為地核,故與題意不符;上地幔存在一軟流層,軟流層以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