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期間發(fā)生了一件奇葩事。一考生因為中午喝醉了酒而導致缺考數(shù)學,引起了廣泛關注。人們在感嘆考生不懂事的同時,被考生家長的話驚到:考生家長站在考點門口,憤怒指責老師不負責,老師不做爭辯扭頭離開。家長的指責有沒有道理?
圍觀家長認為,該家長的指責沒有道理。很簡單,考生已經(jīng)是成年人了,知道高考的意義所在,明知下午有一場數(shù)學考試,還要去喝酒,這就是學生自己拎不清輕重了,中學生是禁止喝酒的,明知禁止還要喝,這就是違規(guī)了。自家孩子的問題,不去教訓孩子,卻去指責老師,這就是家長自己不負責甩鍋了。
學生出了問題,或是家長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,家長卻卻將責任全部歸咎于老師,指責老師不負責任,這種情況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比比皆是:
這孩子,都三年級了,還不知道吃完飯把碗送到廚房去!也不知道老師是怎么教的,這老師完全不負責任;
一年級孩子考雙百分,到了二年級,孩子只考了九十多分,這兩個老師完全不負責任;
為什么家長認為什么責任都是老師的?
1、家長對教育期望值過高,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未來發(fā)展完全取決于老師的教育。
現(xiàn)實生活中就是如此。學生上學,家長對著老師深情囑咐:老師,我把孩子交給您了,這孩子將來是條龍還是一條蟲,就看老師您的了!此時,家長把責任一股腦推到老師身上。此時我們的老師應該這樣回答:謝謝您看得起我!學習和習慣上我一視同仁地教育,將來孩子是條龍是條蟲,就看家長怎么配合我們老師了!
就要這樣讓家長明確:老師、學生、家長,三方面一起努力,教育才有效果。
2、主管部門要求老師承擔的與業(yè)務無關事太多,社會上就形成了共識,認為什么責任都是老師的。
目前,各種“進校園”仍在呈蔓延之勢,醫(yī)保、防火、防溺水、防毒品、反電詐……老師成了各個部門工作的抓手,老師們戲稱,除了火葬場和畜牧局,都在安排任務給老師。老師按照工作要求,組織家長完成各部門任務。家長在完成這些進校園工作的同時,理所當然認為,這都是老師的責任。
最讓人詬病的是,教育系統(tǒng)似乎形成了一個壞習慣,主管部門把家長當學生對待,要求老師控制家長。如假期防溺水,老師只需要做好防溺水教育和演練即可,假期時間,是家長負責學生安全。各地教育局硬是不放心,要求老師天天提醒家長,要求老師巡塘巡河,就差沒有派老師到每個家庭附近照看著。
不是你的責任,你為什么這么急著做?出現(xiàn)溺亡事故的家長一句話,就把學校懟得啞口無言。
扯野纖,做太多,做著做著,就把不是老師的責任,攬到老師身上。
結語
綜上所述,家長將所有責任歸咎于老師的現(xiàn)象,既有家長期望值過高的原因,也有主管部門要求老師承擔過多非主業(yè)事務的原因。解決這一問題,需要家長和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:家長需要理性對待孩子的教育,不要將所有責任推給老師;主管部門需要合理分配任務,不要將非主業(yè)事務全部交給老師。同時,老師也需要在教育過程中,積極引導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,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圍,共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(fā)展。只有這樣,才能真正實現(xiàn)教育的目標,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全面的、優(yōu)質(zhì)的教育。